【参考消息】金融时报: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为何不可怕?

发布者:陈涛发布时间:2014-12-16浏览次数:116

核心提示:中国人口是美国的4.3倍。即便这一数字降至4倍,中国仅以韩国的速度增长,中国经济总量也将在几十年内达到美国的2.5倍。
参考消息网12月16日报道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12月15日刊登题为《中国经济放缓不可怕》一文,作者为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柯成兴。文章称,当人们思考一个国家的经济成功度时,很容易将理解建立在对一般国家的理解上,所以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不可能继续以每年超过6%的速度增长,因为没有其他任何一个国家保持了如此长时间的高速增长。

不过文章认为人们应该抵制这一想法。首先,成功必然是与普通的范式不同的。人们或各个国家发展情况的平均值,甚至是大多数人和国家的发展情况并不能告诉大家会发生什么。其次,即便是人们通常认为的增速放缓和通常人们考虑的数据样本的崩溃,也不一定代表失败。
作为经济增速最为惊人的经济体之一,新加坡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速曾在十多年时间内每年都保持在6%以上。
但1980年之后,新加坡经济增长率比成功时期骤降了4个百分点。台湾地区和韩国也呈现了类似发展轨迹。上述几个经济体都经历了井喷式的增长和随后衰退的轨迹。
有专家基于上述案例总结说,截至目前,中国经济已大大偏离了统计数据。中国经济不可能如此持续发展下去。仅凭严酷的统计学现实就可以揭示,中国经济几乎肯定也会衰退。
那么,如果中国沿着与新加坡等经济体的相同轨迹发展,情况会非常可怕吗?那就要看看新加坡和其他东亚奇迹式经济体失败的经济过热实际上带来了哪些后果?
文章称,上世纪60年代前五年,新加坡、台湾地区和韩国的人均GDP分别是美国的16%、13%和7%。2007年至2011年,美国经济因全球金融危机显著放缓,之后所有其他经济体也纷纷步其后尘。确实,在这一时期,几乎所有经济体均经历了增长、下滑、快速增长和大幅放缓。
但波动是经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最终结果是什么呢?从过去五年的平均数据看,新加坡、台湾地区和韩国的人均GDP已分别增至美国的116%、65%和62%。即便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前,新加坡人均GDP也已超过美国。
文章称,虽然新加坡、台湾地区和韩国三个经济体均给人们留下了失败的印象,但它们的表现一点也不差。实际上,从人均GDP指标来看,当前的新加坡与美国相比更像是第一世界国家。
文章认为,也许,观察经济增长的加速和骤然放缓并不足以回答以下重要的经济问题:不同的经济增长格局(增速加快或放缓)是如何提升一国的长期福祉的?
统计学意义上的增速放缓当然蕴涵于新加坡和其他东亚经济体的增长轨迹之中。但这是否意味着这些经济体失败了呢?显然,答案是否定的。
文章称,当前,中国人口是美国的4.3倍。即便这一数字降至4倍,中国仅以韩国的速度增长,中国经济总量也将在几十年内达到美国的2.5倍。如果中国以新加坡的速度增长,则其经济总量将达到美国的4.5倍。
当然,中国今后也有可能比其他经济体做得更好。但要进一步取得成功,中国所要做的也许就是与新加坡一样允许出现惊人的衰退。
【延伸阅读】摩根士丹利:中国经济或将于明年触底
美股行情中心:独家提供全美股行业板块、盘前盘后、ETF、权证实时行情
新浪财经讯 北京12月15日上午消息 据彭博社报道,摩根士丹利首席中国经济学家乔虹今天在北京指出,更加灵活的政策将会有助于中国经济,中国经济或将于明年触底。

乔虹还称,最近几个月基础设施建设回升不快,可能是因为财政改革的缘故。
之前,摩根士丹利预估中国经济2015年增长7%,2016年增长7.2%。中国A股恢复长期牛市(概率中等),2015年有可能进入类似2005-07年的超级牛市阶段。
中国央行[微博]的研究人员称,受国内房地产市场大幅下滑的拖累,明年中国经济增速可能降至7.1%,低于今年大约7.4%的水平。据了解,中国前三季度GDP增速为7.4%,第四季度持续走弱,外界普遍怀疑中国是否能达到年初所定7.5%左右增长目标。
【延伸阅读】外媒:中国经济步入均衡增长新轨道

参考消息网12月13日报道 外媒称,中国在2015年经济运行方针中,谋求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中国试图改走现实路线,不愿为了强化政权基础而一味追求经济高速增长,并打算推进金融改革,提高效率。
据《日本经济新闻》12月12日报道,为期三天的中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1日闭幕,会议提出,中国2015年仍将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沿袭“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这次会议强调最多的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这一认识。领导层为了适应新常态,描绘出了在保持稳定增长的同时,提高效率、化解产能过剩等改革蓝图。
不过,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仍旧表现疲软,经济增速放缓势头明显。中国领导层在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显示出不会过度收紧或放宽货币政策的姿态。
报道称,会议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路,其中包括支持创新,推进“一带一路”战略,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等。
日本《产经新闻》12月12日报道称,决定中国2015年宏观经济政策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1日闭幕。
意味着步入稳定增长轨道的新常态提法,是习近平从今年春天开始多次使用的词汇。但据认为,这次是首次在重要会议上将新常态作为关键词使用。
报道称,这次会议上,重视保持稳定增长和结构改革之间平衡的路线似乎得到了认可,增长优先派可能向改革派作出了让步。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12月12日报道,中国领导人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称,今年全年主要目标和任务可望较好完成。领导人还承诺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官员们还重申将扩大服务业市场准入。不过领导人并未透露2015年经济增长目标。法国兴业银行在研究报告中称,几乎可以肯定2015年经济增长目标会定得低一些。
报道称,上述讲话与近几个月来中国高层领导人的表态十分吻合。最近中国领导人不再一味强调经济增速,而是希望增长步伐更加均衡,让居民富裕起来,处理好环境污染问题,控制债务增长和产能过剩。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通常为期两天,但今年召开了三天。
报道称,虽然经济增速放缓,但中国仍是全球增长最快的主要经济体之一。在欧洲经济增长乏力、日本经济陷入衰退之际,中国的经济情况备受关注。
另据日本外交学者网站12月12日报道,中国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1日结束,为进一步推进经济改革描绘了蓝图。会议表示中国将适应新常态,即有所放缓但更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重要的是,新常态意味着持续多年的、主要由政府投资和出口驱动的国内生产总值(GDP)高速增长将终结。中国正在寻求一种新的增长模式,该模式更加依赖国内消费和服务。
媒体关于会议的报道显示,除了纯粹的经济考量外,转向新常态还受到社会因素的驱动。主要社会因素包括:社会老龄化、农业富余劳动力减少以及更加严峻的能源和环境压力。
但是,尽管转向新常态,北京还是会坚持一定水平的经济增长。尽管对经济增长放缓以及中国经济面临的结构性挑战表达了忧虑,但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总体基调是乐观的。会议指出,预计2014年全年主要目标和任务可望较好完成。
报道称,没有迹象表明中国将彻底放弃设定经济增长目标,那样或许才是领导层更看重可持续增长而不是快速增长的最重要的信号。
从更详细的层面来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9个领域为重点改革领域,包括加快行政审批、投资、价格、垄断行业、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资本市场、民营银行准入、对外投资等。这是中国追求让市场力量发挥更大作用努力的一部分。
报道说,很多改革,包括减少行政审批以及鼓励投资等,都正在上海自贸区进行试验。美国政治风险研究和咨询公司欧亚集团发表的报告称,中国将宣布在广东、天津、福建设立新的自由贸易园区,这将是把这些改革推向更高水平的关键一步。
【延伸阅读】外媒:中国经济将迎来新常态 不再是世界经济救星

参考消息网12月13日报道 外媒称,中国已迎来经济“新常态”,不再是世界经济的救星。不过,这也未尝不是一件幸事。
德国之声中文网12月8日援引《法兰克福汇报》报道称,“在过去的30年中,中国经济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然而如今,一切都成为了历史?”
报道说,今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仅仅略高于7%,未来的增长会更加趋缓。对于格外依赖中国市场的出口大国德国而言,美梦结束让人难以接受。“所以德国就不接受。德国企业经理们对于中国增长率的下降充耳不闻。”
世界一边对中国能否保持持续快速增长表示怀疑,却又同时为这个世界最大市场“唱赞歌”:中国很快就有14亿人口,他们都是潜在顾客。报道称,十几亿的人口数量成为论据中的“杀手锏”,打消对于销售市场中国的黄金未来的任何怀疑。
报道认为,这种长期快速增长要结束了。任何一个见识过中国堵塞和雾霾的人都了解,如果汽车数量翻番,这个国家将会“窒息”。新工厂数量现在已经开始下降。就连德国宝马汽车的老板也罕见地公开承认,两位数的高增长率结束了,“中国市场开始趋于正常 ”。
《法兰克福汇报》的报道写道,“什么才是被主席习近平常挂在口边的‘新常态’呢?从西方经济的角度来看,它是指30年过后的一次醒悟--这个远东国度以无法想象的速度成为国际公司最重要销售市场的30年。另一方面,中国向工业国家出售那些在……臭气熏天的厂房中生产的廉价手机、电视机。这曾经很顺利,只要工资低,只要北京和上海的民众咽下雾霾。”
这就是帮助5亿人摆脱贫困、造成环境污染的“世界工厂”模式,文章称。“如今,新的常态应该到来了。中国人最想要的就是像从前一样正常地站在世界前列。这个自豪的国家想要成为美国、德国一样的富裕工业化国家。”中国不再想做世界工厂,而想要工业转型--这给经济增长带来压力。北京打算再次降低明年的经济增长率,甚至降到7%以下--这个被中共看作是对政权至关重要的神圣门槛以下。
报道说,中国大力发展建筑业、推动房地产业膨胀,是出于担忧农村人口进城的就业问题。“这个担忧没有根据,劳动力短缺,但劳动岗位不短缺,工资还在上涨。关闭那些生产没人要的产品的工厂而进行科技创新,这个机会就在眼前。”
在一段时间里,中国仍是世界最具活力的经济体。“在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经济、社会试验正在上演。这个国家之后会是什么样子,尚不可知。西方在其中所占比例同样未知。这让中国成为一个令人兴奋的地方。然而作为世界经济的希望,中国已经不再合适。”

Copyright©2024 新葡萄3522登录网页版-首页 版权所有

学校地址:上海嘉定区胜辛北路1661号 邮政编码:201815 沪ICP备 10034587号-3 网站:www.hzcyfc.com

Baidu
sogou